书评丨全景式地展现民营本土传统金融业的兴衰史
上海钱庄是近代中国典型的本土金融机构,在其延绵存续的200余年里,经历了频繁的政局动荡和金融风潮,在机遇或危难面前,上海钱庄的每一次选择,无论是进取、抗争,还是顺应、改革,都将上海钱庄的存续演绎成一部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钱庄曾长期位居“百业之首”,在服务于工商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19世纪末华资银行业诞生之后,仍然是上海金融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金融市场行情的制定者,直到20世纪30年其金融业主导地位才由华资银行业取代,不过上海钱庄与中小工商企业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钱庄仅在三年半之后便骤然消失,整体退出经济金融领域。上海钱庄的消失确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其封建性、投机性和落后性使然吗?《上海钱庄的最后时光——20世纪50年代上海钱庄研究》一书全景式地展现了1949年后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上海钱庄的生存状况和因应历程。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上海钱庄的最后时光即1949-1952年是全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不过在第一章的内容中,作者对上海钱庄200余年里所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包括晚清、北洋、民初十年、抗日战争和战后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分析,使这部著作具有了简明上海钱庄通史的特点,同时也加强了对上海钱庄最后阶段历史的理解。
全书以解放初期的上海钱庄为研究对象,构建起研究上海钱庄“最后时光”的框架体系,在整体意义上充实了钱庄史研究的薄弱领域,填补了解放初期这一时段的空白。该书分为三编,其划分标准并非单纯的以时间为维度,而是按照从上海钱庄的整体研究、类型研究到个案研究的顺序,以递进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分析,这是区别于以往相关学术著作研究框架的明显特点。
第一编是将上海钱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包括“制度变迁中的上海钱庄”、“新政府严格监管下的钱庄”、“同业组织职能衰退中的钱庄”、“金融风潮中的钱庄”和“上海钱庄的生存努力”,对上海钱庄面临的新制度环境及其因应过程,进行全方位地整体研究。
第二编是将全部钱庄划分为两个类别,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虽然上海解放后的80家钱庄最后的结局都是取消庄名,结束经营实体,但是提前停闭的56家钱庄和最后加入公私合营银行的24家钱庄,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各具其差异性,不能将其混为一团。因此在梳理80家钱庄简史的基础上,着重于从钱庄的资本规模、经营理念、人事组织、业务结构、劳资关系等方面,探讨两类钱庄内部制度与管理之不同。
第三编是个案研究。作者认为对于上海钱庄的研究,仅关注其整体和类型的区别是不够的,毕竟每一家钱庄都有其特殊性,不能忽略对于钱庄个案的研究。因此选取了违背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法令的敦裕钱庄、经营作风激进的安裕钱庄和以稳健经营著称的福源钱庄为个案,分析在面临社会转型和制度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三家钱庄因做出不同的选择,所呈现出的不同命运轨迹。
鼎元钱庄
1949年5月~1950年1月停闭的上海钱庄
1950年银钱业存欠利率变化走势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任何行业都有良莠不齐的现象,长期以来对上海钱庄的单一评价,主要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看作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而忽略了不同钱庄类型的差异性和个体的特殊性。因此本书对于上海钱庄在最后时光的相关分析和观点,更加的客观且全面,深刻而具新意。
《上海钱庄的最后时光--20世纪50年代上海钱庄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有所肯定,才能有所继承。上海钱庄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那些历史上信誉卓著的、经营良好的钱庄,其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经营理念和为商之道,值得总结和继承。回溯与反思民营传统金融业的兴衰历史,为今天民营金融业的正确定位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推荐阅读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世界眼光
民族精神
专业态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